繁花的开头有这么一幕:阿宝来找爷叔,想要他帮助自己做生意。在通过最初的测试之后,爷叔带他上了第一堂课:要从阿宝成为宝总,就要先有宝总的腔调,要从头到脚把自己重新打扮一番。
因为先后在市中心CBD和市郊的工业园区上过班,我有个很奇妙的发现。
就算在同一家外企工作,在CBD上班的人,不管职位高低,都会注重行头和打扮。不说花枝招展吧,至少干净整洁、着装得体、妆容舒服。而在园区呢?常常看到一些女同事,头也不梳、脸也不涂,随便套了一件工作服就来上班了。至于男的,就更随便了。鞋是脏的、包是破的、头是油的、衣服是穿了两三周的,就整个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外企的上班族,在着装和妆容上,变得越来越随便了。
关于上班要不要打扮这个问题,和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女同事茶余饭后聊起过。给到最多的解释是:看年龄和场合。
首先如果是年纪较轻尚处在单身或者恋爱中的人,化妆打扮的概率更高些。相比较而言,已婚已育的就没这么多讲究。可能因为"女为悦己者容"吧,没这个需求也就不麻烦自己了。
其次,因为在园区上班通常就是两点一线,不打扮好像也问题不大,毕竟面对的是同事和老板,熟人坦诚相待就可以。倘若在CBD,尤其是下班后有其他的约会活动时,那当天一定会穿得更得体一些,甚至临走前还要补个妆,这也是场合需要。
至于自己的打扮会不会顾及企业品牌和文化的一致性,只要公司没有强行规定,基本上也不会去想,还是以自我舒适为主。
回想20年前刚离开校园哪会儿,那个时候的外企还是很令大多数人羡慕的。待遇好不好先不说,就那种工作环境企业文化,也不是一般的国企民企可以比的。就好像是在27号上班的汪小姐和金科长,虽然角色不同打扮不同,但从精神状态到个人气质,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的焦点,自己内心也充满了自信。
而现如今,再看看外企,显然已经光环不在了。一枝独秀的技术和产品优势逐渐被国内企业赶超,原本外企人身上特有的那种精气神却也丢得差不多了。就好像汪小姐被发配去到了仓库,也就沦落为了虹口小汪,那身精致的装扮也变成了普通的厂服。
"如果你有两个工作能力差不多的下属,现在上头要求必须两个留一个,你会选择裁掉谁?"裁员,可能是当下中年人最担心的问题。那你有没有考虑过,除了业务能力人际关系,还有哪些方面能体现你比你的同事更值得留下呢?
"你知道现在年轻人做事情看人,先看什么吗?"上周和一个教育专家在聊00后的思维认知问题。"颜值。如果第一眼就让ta感到不舒服,那你说什么都是错的。"
其实,裁员又何尝不是如此。虽然老板不像年轻人那么"肤浅",但如果工作能力相似,待人处世也差不多,那剩下的就是比拼"顺眼"了。这个时候,化不化妆,打不打扮,结果就会大相径庭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如果有的选择,为什么不找一个令自己眼睛更舒服心情更愉悦的人呢?